

400-6171-355據不完全統計,當前我國通過電爐煉鋼的企業數量有251家,分布在除北京、海南、寧夏和西藏外的27個省(自治區、直轄市);電爐鋼裝備總數為423座(包括現存、在建和待建),總產能約為2.18億噸。
影響電爐鋼生產力布局的多方面因素
影響電爐鋼生產力布局的因素主要包括區域經濟發展程度、區域市場環境容量、廢鋼資源數量供給和工業用電電價等,且這幾個因素間也是相互影響、具有內在關聯的。
廢鋼資源綜合供給能力
首先,一個地域的經濟發展越快,城市規模越大、城市化進程越快,其區域市場環境就大,相應可以提供的廢鋼資源就多。作為電爐鋼的直接原料,廢鋼的數量、來源、運輸條件直接決定了該地區是否適合建廠。這一點可以從長三角地區、珠三角地區的電爐鋼企業和裝備數量情況看出。
其次,廢鋼資源回收、分類、加工處理和電爐鋼產品市場之間是聯動的。社會回收的廢鋼資源量多,表明社會上也需要等量規模的鋼材消費。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當前仍處于快車道,通過基建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等都需要消費鋼材,廣闊的鋼材消費市場前景也會進一步提高電爐鋼企業的數量和產量。以江蘇、廣東為代表的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城市化水平高,市場范圍內的廢鋼資源儲量已經可以有效支撐下游的電爐鋼企業。
電力成本比較優勢
相對低廉的電價成本是影響電爐鋼企業建廠至關重要的因素。電爐鋼裝備主要以工業用電作為能源供給,如果沒有相對合適的峰谷平電價,電爐鋼企業就無法對沖掉原本就較高的廢鋼成本價格。高電價和高廢鋼價格疊加帶來的相對高的電爐鋼成本,導致電爐煉鋼較傳統的長流程煉鋼無成本優勢的局面尚難被打破。尤其在夏季高溫時間段,居民用電需求達到高峰,加上廢鋼價格又陡升,電爐鋼企業被迫關停或限產,從而限制了我國電爐鋼發展。四川、湖北等地電爐鋼總產能高,主要得益于當地充沛的水力資源帶來的低電價成本比較優勢。不過,由于四川當地傳統長流程企業少,成渝經濟帶的高速發展為四川提供的廢鋼資源過于搶手,導致轉爐煉鋼較電爐鋼的成本優勢在當地也很難體現。
環保政策倒逼傳統長流程生產工藝改造
作為我國粗鋼產量占比最高的地區,河北有8個城市進入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“2+26”城市名單。環保政策的收緊和持續高壓,對河北鋼鐵企業的綠色發展提出了相對更高的要求,短流程相較長流程在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上具有明顯優勢,所以,近些年河北粗鋼產量中電爐鋼占比提升較快。河北的長流程鋼鐵企業,一方面在超低排放改造和環保創A上苦下功夫,另一方面通過產能置換等方式,將原有長流程改造為短流程,使得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有效提升,不會因環保問題遭遇“一票否決”。在冬季采暖時,電爐鋼企業也不受該政策影響。
福建長樂系電爐鋼集群效應
近些年來,福建在沿海地區打造多個優特鋼及不銹鋼精品基地,粗鋼產量逆市提升,其中電爐鋼企業數量、電爐裝備數量及總容量也大幅增長。此外,以福建長樂系為代表的國內民營鋼鐵企業集群粗鋼規模有1.5億噸左右,這些民營鋼企絕大多數均在本次統計的251家企業里。這種“短平快”的電爐鋼發展模式及規模化、集群化的戰略與經營策略,使得企業可以在技術、裝備及管理等多方面互通互鑒。
未來,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深入,廢鋼資源市場規模將逐步擴大,從資源的角度看,廢鋼資源對發展電爐鋼的限制將逐步減少。同時,提高電爐鋼在粗鋼產量中的占比,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發力,還需要多方面配套產業政策的支持。如依托“雙碳”目標政策,電爐鋼企業的電力配額和峰谷平電價相信會得到一定的政策傾斜。此外,電爐鋼裝備和工藝技術綠色化、智能化、高效化的發展模式也會持續助力電爐鋼高質量發展。
版權聲明:本文來源于中國冶金報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轉載請注明來源;文章內容如有偏頗,敬請各位指正;如標錯來源或侵權,請跟我們聯系刪除。

在很多軋鋼廠中,都在應用智能測量儀進行尺寸的檢測與監測,采用智能測量儀后,對產線品質能精準把握,及時處理,避免不合格品的大量產生,這在追求品質與成材率的鋼鐵廠中非常實用。